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章正心馆(1 / 2)





  秀才皱起眉头,如同思考一般,缓缓说道:“吾自六岁启蒙,十六岁取秀才,十七岁入廪生,苦读四书五经,今已有三十载。圣人之教诲,从不敢忘,日日三省吾身,求正心诚意,明己之德,以达至善之境。”

  “然则读书何用?室不过一丈,食仅有数斗,孝不能达祖宗祠堂,亲不能奉茶膝前,家则靠弱子操持,吾惭愧!”

  徐铮知道,秀才走极端了,举业遥遥无期,家庭残破,都给秀才带来了巨大的打击。但是因此而动摇半生的追求,肯定是不对的。

  想到这里,徐铮说道:“圣人微言大义,至善之境,乃至善至真,试问自春秋以来,有几人达到!然吾等读圣贤书何用?非他,求己之心无愧矣!若一心求圣,则落了下乘。”

  这番话成功的转移了秀才的注意力。

  “今日之诸生,日日诵读诗书,朝朝研习经义,出口则之乎者也,闭口则圣人若何,但终究是诵他人之言,行他人之事,犹如和尚念经,有口无心。”

  “父亲,可听过三种境界?”

  秀才摇头,表示不知。

  徐铮接着说道:“第一境界: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!”

  “此乃晏几道之《蝶恋花》词也”,秀才脱口而出。

  徐铮笑着说:“然也!第二境界: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

  “此为柳三变之《蝶恋花》词也”秀才再次说道。

  徐铮点了点头,再次说道:“第三个境界:众里寻他千百度,弄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说完之后,徐铮闭口不言。

  “末句出自稼轩之《青玉案》词。”秀才细细品味,许久,发声到:“此三境界者,闻所未闻,但细思来,却别有一番风味,如做学问,初则立心明义,再则坚韧不拔,终则豁然贯通。”

  徐铮笑了,大师王国维啊,说的话能没道理吗,这三境界,可不仅仅是读书,做人做事等都可涵盖其中,寓意深远,可谓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拿来给秀才励志,再合适不过了。

  徐铮觉得秀才除了有些迂之外,还是有很多优点的:品行善良,读书的基本功扎实,拥有一颗积极向上,追求光明的心,思想没有完全被八股文禁锢等。

  自从穿越之后,凭自己的感觉,不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又或者基层劳动群众,贩夫走卒,并不像很多后诗书里描写的那样,什么封建礼教,男女大防之类的,反而觉得这个时代的人思想比较活跃。

  “铮儿,这是哪位贤人之主张?我欲前往讨教!”秀才说道。

  徐铮心说,那您也得穿越,只不过我是后穿,您可得前穿。忙说到:“此人我也是道听途说而来,不知其谁也!”

  秀才连连摇头叹息,最后说道:“十年寒窗无人知,一举成名天下闻,嘻嘻,实为可笑尔!此三境界,吾悟了:求学成圣,问心无愧,若道家之得道,佛家之证果,虽为三千大道,然则殊途同归。”

  徐铮听到这里,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,谁说明朝读书人都是思想僵化、古板照条的!

  让秀才重新焕发斗志的目的达到了,接下来该解决实际问题了。

  “恭喜父亲,心结已除!”徐铮打算趁热打铁。

  “幸赖吾儿!”秀才神色渐渐开朗,说道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”

  “绝知此事要躬行!唯格物致知。”徐铮和秀才异口同声。